罗源社区网

搜索
14040
查看
3
回复

罗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火”活动

[复制链接]

楼主: aleo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2:48: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进水宫庙会(大型过火)于2010年列入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罗源县起步镇起步村,人口5000多人,东汉时期,徐真人赴仙茅山修炼,起步于此故得名,起步因此成为罗源县最悠久历史记载的村落。这里人文荟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才俊辈出,这里曾是商贾北上南下之要道,繁荣盛极。这个村有49个姓氏居住,又是畲汉相聚的古村落,各姓氏之间不分宗姓大小均能相融和睦。这里崇尚中华文化传统,民间信仰以儒道释为主,每逢传统佳节或佛圣日,善男善女都会相聚在这个福州地区唯一的一座敬奉三代祖师的宫庙---进水宫,朝拜三代祖师,历清朝、民国至今,他们与三代祖师结下深厚佛缘,祭祀活动渐渐成为民俗信仰文化,进水宫庙会·过火融合了民间佛道信仰,也烙刻上深深的民族情结。

        三代祖师俗名林珌,法号自超,生于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公元1164年)十二月初四辰时,祖师十二岁出家,成为南宋时期道法高深的禅宗名僧,后遵师嘱远游四方,遍历名山大川。南宋庆元戊戌(1198年)至德化太湖山(龙湖山),选址建龙湖寺。自超大和尚深味正法,消灾延福,普渡众生。宋嘉泰二年(1202年)十二月四日修成正果,坐化于龙湖寺,成佛时留有一偈:叹似空中一篷,风来应物忘霜,今朝放火烧尽,万代碧天佛堂。时年39岁。后人塑像奉祀,尊崇为“临济正宗、龙湖法派、万代碧天——卓锡开基碧水三代祖师。

       罗源县起步镇起步村多为闽南人后裔。本村柯、林、蔡、周、康、吕、叶、吴、陈、黄等姓氏均从漳、泉、同安等地于明清时期迁入起步平原,其他姓氏也多间接与闽南及客家地缘有关联。文革之前,起步村有半数家庭的老年人擅讲闽南方言。清嘉庆元年(1796年)三代祖师金身随闽南裔人家迁徙至罗源县常熟乡方厝村。清末光绪年间庚辰(1880年),闽南裔人黄氏从方厝村将三代祖师金身请驻常熟乡临济𥚃(即现起步村),乡贤念故土神恩佛缘,甲申年(1884年)开始修建进水宫,乙酉年(1885年)初具规模。民国十六年(1927年)进水宫扩建两边回廊,新中国成立后的1984年扩建了正座后殿。2006年四月又在原地重建进水宫,次年农历十一月初三日,新宫落成,三代祖师金身就座,全村素斋同庆。

        三代祖师神威显赫,分灵到起步村后,保丰年,治病患,遣灾厄都十分灵验,自分灵至今祖师在本境以代代传承之诀,择柯、林、蔡、辛、辛、刘、郑、苏、柯、郑姓等十几位主事乩僮,每年正月初四夜,祖师均开乩指点每年祭祀事要,正月十一晚,布五营兵马镇守本境,正月十二日,到寺院礼佛祈香,正月十三日在本村祭祀祈福大典,祖师金身巡境,全村各境蔬果香供恭迎祖师圣驾,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民国前,每逢农历闰年,进水宫会根据祖师的开示安排过火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的1999年、2004年、2009年、2014年正月十三日,进水宫己举办了四次大型过火。正月十三日早上卯、辰时分,过火古遣址依东南中西北顺序依次烧炭起火,过午时分便燃起了由信众自发赠送的约500篓木炭燃起的直径十三米左右的圆型火堆,下午申、酉时分,三代祖师与法师轮番发放兵马、颂咒语、施法术、判火路,火埕里火炭烧的通红时,洒上盐米,放火炮36响,祖师率众踏火而过,众人抬着佛轿、香楟、香火炉等,赤脚踩过火埕,连过三次。

        过火仪式的咒语、法术及判火路的符水符法,均为密传心法,融合了道家五行易学之说,也有佛家心咒,且各法师各有单传法门而不尽相同,参加过火者除乩僮外,均应素斋三日,沐浴洁身,且无事丧,当日日主无刑冲,进水宫的过火仪式庄严隆重,约两万名观众钦敬肃静,参加过火者有去污除秽而再生之愉悦。过火结束后,众人高呼平安大吉,几万围观者亲睹祖师神威,无不啧啧称奇。

        起步村过火民俗,堪为民间民俗活动一绝,过火寓意走红走火,红红火火,五方火红五谷昌,百姓赠炭百福臻,过火象征着勇于挑战,攀越崇高境界的精神内涵,也寓意着盼望祈福驱邪,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

        三代祖师信仰与起步村特殊的闽南情结造就了当地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也因地缘、血缘、佛缘关系而增进了与台湾、印尼、新加坡等地及全省各地信众的情感交流,进水宫既见证了历史,也道出了乡情,更升华了文化。


       进水宫庙会(大型过火)于2010年列入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罗源县起步镇起步村,人口5000多人,东汉时期,徐真人赴仙茅山修炼,起步于此故得名,起步因此成为罗源县最悠久历史记载的村落。这里人文荟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才俊辈出,这里曾是商贾北上南下之要道,繁荣盛极。这个村有49个姓氏居住,又是畲汉相聚的古村落,各姓氏之间不分宗姓大小均能相融和睦。这里崇尚中华文化传统,民间信仰以儒道释为主,每逢传统佳节或佛圣日,善男善女都会相聚在这个福州地区唯一的一座敬奉三代祖师的宫庙---进水宫,朝拜三代祖师,历清朝、民国至今,他们与三代祖师结下深厚佛缘,祭祀活动渐渐成为民俗信仰文化,进水宫庙会·过火融合了民间佛道信仰,也烙刻上深深的民族情结。

        三代祖师俗名林珌,法号自超,生于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公元1164年)十二月初四辰时,祖师十二岁出家,成为南宋时期道法高深的禅宗名僧,后遵师嘱远游四方,遍历名山大川。南宋庆元戊戌(1198年)至德化太湖山(龙湖山),选址建龙湖寺。自超大和尚深味正法,消灾延福,普渡众生。宋嘉泰二年(1202年)十二月四日修成正果,坐化于龙湖寺,成佛时留有一偈:叹似空中一篷,风来应物忘霜,今朝放火烧尽,万代碧天佛堂。时年39岁。后人塑像奉祀,尊崇为“临济正宗、龙湖法派、万代碧天——卓锡开基碧水三代祖师。

       罗源县起步镇起步村多为闽南人后裔。本村柯、林、蔡、周、康、吕、叶、吴、陈、黄等姓氏均从漳、泉、同安等地于明清时期迁入起步平原,其他姓氏也多间接与闽南及客家地缘有关联。文革之前,起步村有半数家庭的老年人擅讲闽南方言。清嘉庆元年(1796年)三代祖师金身随闽南裔人家迁徙至罗源县常熟乡方厝村。清末光绪年间庚辰(1880年),闽南裔人黄氏从方厝村将三代祖师金身请驻常熟乡临济𥚃(即现起步村),乡贤念故土神恩佛缘,甲申年(1884年)开始修建进水宫,乙酉年(1885年)初具规模。民国十六年(1927年)进水宫扩建两边回廊,新中国成立后的1984年扩建了正座后殿。2006年四月又在原地重建进水宫,次年农历十一月初三日,新宫落成,三代祖师金身就座,全村素斋同庆。

        三代祖师神威显赫,分灵到起步村后,保丰年,治病患,遣灾厄都十分灵验,自分灵至今祖师在本境以代代传承之诀,择柯、林、蔡、辛、辛、刘、郑、苏、柯、郑姓等十几位主事乩僮,每年正月初四夜,祖师均开乩指点每年祭祀事要,正月十一晚,布五营兵马镇守本境,正月十二日,到寺院礼佛祈香,正月十三日在本村祭祀祈福大典,祖师金身巡境,全村各境蔬果香供恭迎祖师圣驾,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民国前,每逢农历闰年,进水宫会根据祖师的开示安排过火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的1999年、2004年、2009年、2014年正月十三日,进水宫己举办了四次大型过火。正月十三日早上卯、辰时分,过火古遣址依东南中西北顺序依次烧炭起火,过午时分便燃起了由信众自发赠送的约500篓木炭燃起的直径十三米左右的圆型火堆,下午申、酉时分,三代祖师与法师轮番发放兵马、颂咒语、施法术、判火路,火埕里火炭烧的通红时,洒上盐米,放火炮36响,祖师率众踏火而过,众人抬着佛轿、香楟、香火炉等,赤脚踩过火埕,连过三次。

        过火仪式的咒语、法术及判火路的符水符法,均为密传心法,融合了道家五行易学之说,也有佛家心咒,且各法师各有单传法门而不尽相同,参加过火者除乩僮外,均应素斋三日,沐浴洁身,且无事丧,当日日主无刑冲,进水宫的过火仪式庄严隆重,约两万名观众钦敬肃静,参加过火者有去污除秽而再生之愉悦。过火结束后,众人高呼平安大吉,几万围观者亲睹祖师神威,无不啧啧称奇。

        起步村过火民俗,堪为民间民俗活动一绝,过火寓意走红走火,红红火火,五方火红五谷昌,百姓赠炭百福臻,过火象征着勇于挑战,攀越崇高境界的精神内涵,也寓意着盼望祈福驱邪,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

        三代祖师信仰与起步村特殊的闽南情结造就了当地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也因地缘、血缘、佛缘关系而增进了与台湾、印尼、新加坡等地及全省各地信众的情感交流,进水宫既见证了历史,也道出了乡情,更升华了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网站制作| 关于我们|手机版|Archiver|

广告热线:15396111114罗源社区网 ( 闽ICP备1201539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1-2014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